童年患血管瘤受啓發考上醫科生 IB尖子:感謝爸爸鼓勵不為考試而讀書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8/09/14 14:14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0

分享:

分享:

第四屆獎越獎學金得主愈思揚,在英皇佐治五世學校修IB課程。

本月才滿18歲的英基英皇佐治五世學校(KGV)學生俞思揚(Natalie),是第四屆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得獎同學,她將獲資助入讀倫敦帝國學院醫學系,Natalie分別在IGCSE考獲9科A*及1科A的佳績,今年IB考獲44分。她謂IB教育希望學生有獨特見解,鼓勵她勇於探索不同課題。

俞思揚8歲時曾患血管瘤,遇到為她切除瘤及修復手術的醫生喜歡講笑,受其同理心影響,令她很放鬆,因而之後對醫學產生興趣。她希望在英國涉獵到尖端醫學科技,並在同理心方面有所發展和學習。

因醫病而不是只提供醫療方法,好的醫生應要進入病人世界,懂跟患者溝通。

Natalie爸爸在科大環境學部任兼任教授,她謂爸爸由細培養她喜歡生物科和閱讀興趣。

爸爸鼓勵我去發現生活中每一種現象,例如天上有多少粒星星,也會鼓勵我查根究底。讀IGCSE時爸爸曾鼓勵我不應為考試而只閱讀教科書,只要對某方面有興趣,便可以找參考書去主動了解多一點,讀多了並不會浪費。

父母支持她所有選擇,沒有給她壓力。(受訪者提供)

勤做筆記

談到讀書方法,她自言是比較傳統,是勤做筆記及熟讀筆記,另外提醒自己睡覺前不要再想功課,溫書也不會過度,感到足夠便要煞停。

IB要修讀科學和人文科學等6科,她謂修讀化學和生物,而放棄很喜歡的藝術科。

她為一個學生活動設計收集箱。(曾有為攝)

而讀IB前她曾認真想追求藝術,因看動漫和畫插畫都是她的減壓方法。

藝術訓練為我日後的醫科生涯某些方面作好了準備,因我想讀外科,它不只需要手眼協調和穩定的手勢,也用到藝術上磨練的精確度和準確性。

Natalie同時感謝KGV老師對自己的耐心指導,笑謂IB模式是老師以一對一方式,跟進學生一步步把論文優化,故老師的啟發和指導很重要。
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